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新加坡社會與家庭發展部長兼榜鵝西議員孫雪玲(左2)與大眾分享如何受到大師文章的啟發,助她度過喪親之痛。 圖/新加坡佛光山提供
圖說: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特展開幕後,「話說星雲大師:播種真善美於人間」緬懷星雲大師論壇,5月20日下午2時,由新馬泰印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 圖/新加坡佛光山提供
圖說:《點智慧13》新書發布。 圖/新加坡佛光山提供
圖說:《新明日報》總編輯朱志偉談到星雲大師的《點智慧》主題,與一般市民的生活有關。 圖/新加坡佛光山提供
圖說:《聯合早報》前總編輯、第二屆「真善美新聞貢獻獎」得主林任君(左2)回憶當年星雲大師創設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就是希望媒體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鼓勵更多媒體人,積極向善,為弘揚真善美而努力。 圖/新加坡佛光山提供緬懷星雲大師論壇 播種真善美於人間
2023-05-23
新加坡佛光山繼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特展開幕後,「話說星雲大師:播種真善美於人間」緬懷星雲大師論壇,5月20日下午2時,由新馬泰印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特邀政界及媒體界的新加坡社會與家庭發展部長兼榜鵝西議員孫雪玲、《新明日報》總編輯朱志偉及《聯合早報》前總編輯兼第二屆「真善美新聞貢獻獎」得主林任君擔任與談人。
會上孫雪玲與大眾分享,如何受到大師文章的啟發,助她度過喪親之痛。表示星雲大師的教誨和慈悲對她來說很重要,在她人生非常沮喪和低潮的時候,大師的慈悲、智慧和著作給了她很大的力量。其中「我們的心可以創造天堂,也可以創造地獄」,在她的心裡落下了很深的記憶。「心念可以牽動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會造成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遭遇,遭遇就會形成我們的命運。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從心做起」。
當被問及如何引導年輕人向善向美,孫雪玲提到很多年輕人會因害怕失敗而焦慮。她以大師的話「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鼓勵年輕人要把眼光放遠,不能渴望每一步都走得快走得好,最重要是要走得穩,走得心安理得。過程中要秉持著「三好」的信念,不要把眼前的得失看得太重,有信心就會得到回報。
新加坡當地媒體在落實大師的「真善美」精神上,不遺餘力。林任君談到當地《聯合早報》肩負著「有責任新聞自由」的理念,致力提供負責任的新聞報導,維持當地華文媒體的可信度。林任君分析,新加坡媒體所面對的挑戰,是全球主流媒體共同面對無線網路科技所引起的媒體無情衝擊,社交媒體大風暴。年輕人自小透過新媒體獲得資訊的習慣,傳播速度非常快,也讓讀者沒有時間思索,互聯網亂象叢生。而「求真」是主流媒體的天職,在面對社交媒體假新聞氾濫成災的現象,主流媒體在維護真理找出真相方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為了對抗鋪天蓋地的虛假訊息的衝擊,主流媒體應該堅守「真、善、美」,也就是星雲大師的教誨。唯有堅持求真、弘善和揚美,主流媒體才能繼續鞏固公信力,發揮專業優勢及堅守職業道德,這也是新聞業最大的使命。當年星雲大師創設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就是希望媒體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鼓勵更多媒體人,積極向善,為弘揚真善美而努力。
《新明日報》總編輯朱志偉談到星雲大師的《點智慧》,他15年持續編寫《點智慧》,每天的功課是看大師的文章。《點智慧》的主題與一般市民的生活有關,連結典故或故事,把大師的佛法真實的編寫出來。他娓娓道出自2009年與大師的因緣。自從編輯《點智慧》後,他時常提醒自己,在處理新聞標題、照片、文字時都會再三思惟,是一種潛移默化。
2019年最後一次見大師,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大師重感冒,但是第一句話是對他說好久不見;對新馬媒體說,佛光山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大師的謙卑透過文字、報導和弟子對他的敘述,足見大師是一位聖賢。朱志偉說,他何其榮幸能向一位聖賢學習。
雖然朱志偉不是佛教徒,但是仍為星雲大師的身教所懾服。他認為大師的影響力是跨越文化與宗教的。他提到人們平時的煩惱都與貪嗔癡有關,因此他每天都會找一些與善有關的典故,把大師的法語透過《點智慧》真實地反映出來。他表示,「我們可以不相信宗教,但一定要相信因果。如果我們沒有因果觀,內心就沒有了約束,缺乏敬畏。」
現場觀眾踴躍參與提問後,3位與談人為現場觀眾進行簽書會,圓滿結束此次的緬懷大師活動。
會上孫雪玲與大眾分享,如何受到大師文章的啟發,助她度過喪親之痛。表示星雲大師的教誨和慈悲對她來說很重要,在她人生非常沮喪和低潮的時候,大師的慈悲、智慧和著作給了她很大的力量。其中「我們的心可以創造天堂,也可以創造地獄」,在她的心裡落下了很深的記憶。「心念可以牽動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會造成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遭遇,遭遇就會形成我們的命運。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從心做起」。
當被問及如何引導年輕人向善向美,孫雪玲提到很多年輕人會因害怕失敗而焦慮。她以大師的話「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鼓勵年輕人要把眼光放遠,不能渴望每一步都走得快走得好,最重要是要走得穩,走得心安理得。過程中要秉持著「三好」的信念,不要把眼前的得失看得太重,有信心就會得到回報。
新加坡當地媒體在落實大師的「真善美」精神上,不遺餘力。林任君談到當地《聯合早報》肩負著「有責任新聞自由」的理念,致力提供負責任的新聞報導,維持當地華文媒體的可信度。林任君分析,新加坡媒體所面對的挑戰,是全球主流媒體共同面對無線網路科技所引起的媒體無情衝擊,社交媒體大風暴。年輕人自小透過新媒體獲得資訊的習慣,傳播速度非常快,也讓讀者沒有時間思索,互聯網亂象叢生。而「求真」是主流媒體的天職,在面對社交媒體假新聞氾濫成災的現象,主流媒體在維護真理找出真相方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為了對抗鋪天蓋地的虛假訊息的衝擊,主流媒體應該堅守「真、善、美」,也就是星雲大師的教誨。唯有堅持求真、弘善和揚美,主流媒體才能繼續鞏固公信力,發揮專業優勢及堅守職業道德,這也是新聞業最大的使命。當年星雲大師創設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就是希望媒體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鼓勵更多媒體人,積極向善,為弘揚真善美而努力。
《新明日報》總編輯朱志偉談到星雲大師的《點智慧》,他15年持續編寫《點智慧》,每天的功課是看大師的文章。《點智慧》的主題與一般市民的生活有關,連結典故或故事,把大師的佛法真實的編寫出來。他娓娓道出自2009年與大師的因緣。自從編輯《點智慧》後,他時常提醒自己,在處理新聞標題、照片、文字時都會再三思惟,是一種潛移默化。
2019年最後一次見大師,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大師重感冒,但是第一句話是對他說好久不見;對新馬媒體說,佛光山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大師的謙卑透過文字、報導和弟子對他的敘述,足見大師是一位聖賢。朱志偉說,他何其榮幸能向一位聖賢學習。
雖然朱志偉不是佛教徒,但是仍為星雲大師的身教所懾服。他認為大師的影響力是跨越文化與宗教的。他提到人們平時的煩惱都與貪嗔癡有關,因此他每天都會找一些與善有關的典故,把大師的法語透過《點智慧》真實地反映出來。他表示,「我們可以不相信宗教,但一定要相信因果。如果我們沒有因果觀,內心就沒有了約束,缺乏敬畏。」
現場觀眾踴躍參與提問後,3位與談人為現場觀眾進行簽書會,圓滿結束此次的緬懷大師活動。
最新消息
盧塞恩宗教周 跨宗教對話交流
2025-11-16菲律賓菩提眷屬祝福禮 珍惜好因好緣傳遞祝福
2025-11-16大樹幸福人生講座 讓生活更美好
2025-11-16佛光人燈籠彩繪 歡喜點亮內心佛光
2025-11-16佛光人體驗印地安人棍球文化 體育交流宣揚人間佛教
2025-11-16渥太華佛光書院首期課程圓滿 共成殊勝法緣
2025-11-16佛光人舉辦親子彩繪燈籠 寓教於樂體悟佛法
2025-11-16光明禪院暨光明大學附屬中小學揭牌 人間佛教增添璀璨新頁
2025-11-16《蓮華藏界》郭振坤、林玉鼎雙個展開幕 無盡光明照見清淨法界
2025-11-16高雄市世界旗袍文化藝術推展協會 參訪佛光山了解佛門文化
2025-11-16
相
關
消
息







